林民旺近来,印度与我国的交易逆差再次成为印度言论重视的焦点。印度智库全球交易研讨方案(GTRI)发布的数据显现,在2023—2024财年,我国是印度最大交易同伴,双向交易总额1184亿美元,进出口完成“双增加”,印度对华交易逆差达850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印美双向交易额为1183亿美元,且进出口双双开端下降,印度对美顺差到达367.4亿美元。近10年来,中美两国一向保持着印度最大交易同伴前两位的方位。但由于中印两边计算口径不同,导致各自发布的交易额数字经常有所差异。尽管我国对印度交易额排名的崎岖改变没太多爱好,可是印度方面对此却非常介意。2021年时,在我国商务部宣告我国是印度第一大交易同伴后,印度方面马上“弄清”称,依照印度的计算,美国才是其这一财年的第一大交易同伴。印度之所以如此在乎这一排名,主要是交际方面的原因。在印度视角中,中印两国作为区域大国和陆上邦邻,既在世界金融系统变革、气候改变等问题上具有许多共同利益,又在疆域、区域影响力方面存在争端。新冠疫情爆发后,印度政府大幅度改变了交际方向,其中心就是要在战略上与美国携手遏止我国。为此,印度在经济方针上采纳了各式各样“脱钩”我国的方针。可是几年尽力下来,在美国时间短地成为印度第一大交易同伴后,我国重回第一,且对华交易赤字到达新高,这让印度难以承受。这意味着,印度政府曩昔采纳的对华经济“脱钩”战略和方针并没有获得成效,乃至可以说是失利的。关于印度言论场一些从前等待印度与我国在一夜之间完成“脱钩”的人而言,亦不啻为一记当头棒喝。中印之间的交易逆差并不是一个新问题。此前,印度曾多次称其药品、IT服务等职业在我国遭受非关税壁垒,但实际却是印度以质量操控令、卡批阅等手法阻止我国、越南等国的产品,筑起非关税壁垒的高墙。本质上,中印的交易逆差是两国处在不同经济开展阶段形成的结构性问题。在中印关系杰出的时期,我国鼓舞中资企业赴印度出资出产来逐渐缩小交易逆差,一度掀起中资企业对印度出资的浪潮。可是,在印度交际战略改变之后,一些印度政治精英不断刻画、操作被我国加害的“妄想症”,寻求所谓“弹性和牢靠的供应链”“通明和可信的技能”等等,其中心意图仍是与我国工业链系统“脱钩”,要与美国和欧洲系统“再挂钩”。“狼来了”的故事讲多了,这些印度精英好像也就信了,一时间各式各样为其方针辩解的理由甚嚣尘上。例如,对我国经济依靠越高,印度制造业就越“空心化”;印度不签署区域全面经济同伴关系协议(RCEP)是因为RCEP成员国与我国工业链深度绑缚,印度不参加就能脱节我国的“操控”。不过,经贸关系并不严格遵守地缘政治的逻辑,经济规律也不以个人的毅力为搬运,中印交易额比年增加的实际,证明了印度的一系列行为只是在自寻烦恼,印度寻求与我国经济“脱钩”既不经济,也不实际,更不或许。此前,印度政府采纳多项办法来挖取我国制造业的“墙角”,包含经过出产挂钩鼓励(PLI)方案,用财政补贴和鼓励的方法来补偿印度商场环境的缺乏,从而促进制造业开展并削减对我国的制成品的依靠。可是这些办法都没有获得多大成效,也让不少外企认清了印度政府“套路”满满、口惠而实不至的本来面目,搬运工业链到印度的志愿进一步下降。站在我国视点,咱们也要注意到危险。印度对许多我国产品零部件的需求旺盛,部分源于一些工业的龙头企业刚搬运到印度之后发生的需求。这也意味着,这些零部件供货商未来相同存在迁移至印度的或许。从微观层面上说,印度经济开展对我国存在必定的代替效应。中印经济实力距离大幅拉大是在2010—2014年之间,2014年后尽管两国经济体量距离仍然巨大,但近两年中印经济实力差继续拉大的气势现已削弱。当地缘政治要素成为跨国公司考虑的重要要素之后,印度商场的位置水涨船高也是实际,其经济工业方针的意向仍值得继续重视。(作者是复旦大学南亚研讨中心研讨员)▲